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 www.chemmade.com
  • 2020-01-07 10:47:57
  • 中能网
  •   近日,根据报道,2019年中国氢气产量或突破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在过去的2019年,氢能产业是“风口”之一,国家、地方政府规划不断,投资并购热潮涌动,企业纷纷开展技术攻关。

      2019年12月1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能源技术装备创新支撑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研究等四项课题承担单位公开征集公告,“氢能产业发展及其技术装备创新支撑研究”课题在列。项目要求在调研国内氢能产业基本情况等基础上研判产业发展方向。

      同时,《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提出了中国2050年氢气需求接近6000万吨,加氢站将达到1万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520万辆。未来伴随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年度能源热词——氢能

      氢能是一种零碳绿色新能源,在低碳减排大背景下,“氢能”符合中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政策。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国家重点支持对象,续航无忧、零碳排放,是名副其实的“减碳能手”。

      目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氢能产业园和各种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能够提供1000万~15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及50万辆燃料电池卡车所使用的氢气。预计到2050年,氢能需求将是目前的十几倍,在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前提下,能源需求的18%将实现氢能源化。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清洁能源之一的氢能产业,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9年3月,氢能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中国氢能资源丰富,来源多样。氢能可储存、可再生、无污染,能够满足我们对清洁、低碳、高热值能源的诸多要求。氢能全产业链长,涉及上游制氢,中游储氢、运氢、加氢,再到下游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应用环节。

      2019年以来,地方政府对氢能产业发展高度重视,陆续出台各项规划和发展目标,希望抢占产业风口,寻求经济增长新动能。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全国4直辖市、10省份、30个地级包括县级市发布氢能产业规划,纷纷表示要打造中国“氢谷”、中国“氢岛”。

      根据初步统计,2019年中国国内氢能全产业链发生49例投资、兼并购事件,涉及氢能产业园,氢气制储运、加氢设备、加氢站,核心材料、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关键零部件,以及氢能产业基金等多个板块,总投资额高达1000亿元,关联企业多达上百家。

      日前,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范围进行界定: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同时提出目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毫无疑问,氢燃料电池汽车依旧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

      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1万辆,行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行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在万亿产值强大吸引力之下,加上政府、行业、资本、企业各方高度一致的发展共识,2019年,“氢风”的热度从年头吹到年尾。

      商业化蓝海有待突破

      在行业整体趋热的同时,目前,中国氢能产业大批量、产业化推广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以及环境适应性问题有待破解,整车的标准化、模块化和工程化设计问题同样需要解决。

      整体来看,从制氢、运氢到储氢等,氢能产业链很长,很多方面还有短板,很多技术上的难关还没有突破。

      而氢能产业发展至今,最大的问题是商业化。加氢站投资规模大、成本高,制氢成本处于高位区域,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成本高,终端使用量、采购量不足,全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商业化问题不解决,氢能产业就难以迎来大规模发展。

      那么,氢能产业步入商业化阶段,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第一,补贴不能忽视。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驱动力来自财政补贴等产业扶持政策,仅仅依靠市场力量自主发展难度巨大。政府层面应制定补贴政策,用于补贴基础设施、车辆和后期运营环节。再则,补贴核心技术板块,助力科研单位、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同时,防止补贴依赖症和骗补问题再度发生。这些都是政策设计者亟需考虑的问题。

      第二,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在富氢优势、弃电较多或产业领先地区重点发展氢能产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动“气、站、车”三方有效联动。同时,整合氢能产业链资源,改善研发资源、设备、资金分散状态,避免各自为政。

      第三,优先发展商用车,逐步降低氢燃料电池和加氢成本,同时带动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后期再切入私人乘用车领域。从国际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来看,丰田、本田、现代等跨国企业均推出成熟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型,中国囿于技术水平、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配套设施等原因,决定中国更适合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要与燃油车对标,才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来看,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本身并未有先天不足,未来做到购置成本趋近燃油车,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与燃油车不相上下,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胜利。这正是氢能产业的最终目标。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燃料电池氢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