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供给侧改革带来大宗商品牛市行情
供给侧改革带来大宗商品牛市行情
  • www.chemmade.com
  • 2017-08-08 10:03:35
  • 经济日报
  •   当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增加、企业积极增产的良好态势。这与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密切相关。但需要注意的是,上游领域大宗商品价格如果上涨过快,可能会给下游行业带来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新变化,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迎来“牛市”行情,特别是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黑色系、金属品种、化工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铁矿石期货价格7月份涨幅达21.3%,TDI部分现货价格涨幅已达41.6%。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大宗商品价格集中上涨,与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密切相关。从未来走势看,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工业企业应主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提质增效。

      多因素助价格上涨

      7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21.86点,比上月上升3.6点,涨幅为3%。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色类、钢铁类、能源类、矿产类分别上涨46.9%、34.5%、26.2%和23.4%。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也显示,7月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57.9%,比上月上升7.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1%,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了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增加、企业积极增产的良好态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9%,其中一、二季度的GDP增速均为6.9%,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带动了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稳步回升。

      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产需结构进一步优化。例如,上半年全国钢铁去产能已完成年度任务的84.8%;煤炭去产能1.11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74%。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有效地推动了市场供需的改善,也带动了价格回升。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宏观经济企稳向好是密不可分的。”工银国际原材料行业总分析师赵东晨认为,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出口贸易、发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关键经济指标也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能源、工业金属、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需求增加,进而影响了价格走势。

      赵东晨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部分传统工业部门的市场秩序得到了根本改善。例如,重卡/挖掘机销量、建筑业PMI等多数先行指标,近几个月都出现了明确上升迹象。同时,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库存整体处于偏低水平。此外,进口价格上升导致成本增加,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重回50美元关口以上,具有一定的标杆指向意义,对市场信心也有一定提振。这些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回暖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下游行业压力加大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部分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明显好转。例如,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1233.4亿元,为煤炭行业去产能、脱困和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

      钢铁去产能的推进,也改善了钢铁行业企业的效益。今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3.04%,与2016年上半年0.97%相比大幅提高。

      赵东晨指出,对于上游能源原材料行业而言,由于冗员和债务问题较为突出,商品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有助于重建其正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对于其安置冗员和剥离债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效应,间接推动经济、能源、工业结构的转型调整。

      不过,有关专家也表示,上游领域大宗商品价格如果上涨过快,可能会给下游行业带来压力。

      赵东晨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不仅会增加中游制造业的成本,也可能增加上游原材料行业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的风险。如果暴涨势头过度蔓延,可能推高通胀预期和通胀水平,限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陈中涛表示,7月份,制造业企业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明显上升,尤其以购进价格上升最为明显。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虽然上游行业效益会得到提升,但下游行业成本会明显增加、效益下滑,不利于企业协同发展,不利于经济稳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认为,7月份,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升幅明显,指数水平和回升幅度均高于销售价格指数,反映出上游产品价格增幅相对于下游更为明显。从统计局公布的利润数据看,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上游企业利润增幅明显,高于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增长幅度。如果价格传导不畅,上游价格的上升不能有效传导至下游企业,价格上涨不能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利润,势必导致成本挤压,给下游企业经营带来压力。同时,上下游市场价格的对比,也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在稳中提质方面仍有改善空间。

      “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价格从生产端向消费端传导不畅,PPI明显上涨,但CPI并未走高,这样的状况有利有弊。”刘学智分析说,上游行业的改善对中下游形成挤压,可能导致结构性失衡。但是,终端消费价格稳定,有助于整体物价水平保持平稳,这是好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价格传导不畅,也是部分行业整合调整的一种表现,表明产业正在优化重组。

      后市仍有上涨空间

      总的来看,基于经济回暖、基建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等因素,大宗商品价格后市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达到6.9%,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促使市场各方对中国所需的大宗产品价格走向趋于乐观。建筑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因中国市场销售情况良好而收益大增,矿业巨头弗里波特·麦克莫兰公司也表示市场前景看好。

      “除了宏观经济企稳、市场信心增强等因素在下半年继续保持以外,还在于一些新的动力,预计下半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依然向好。”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分析说,下半年我国建筑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活跃,市场需求较强,同时地方上一系列基本建设投资进入“下半场”,势必拉动投资品与大宗商品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使市场供求关系获得较大改善,对商品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许多大宗商品都是互为成本,而且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矿石、油气、煤炭、橡胶等最基础的原材料进口价格提高,势必推高国内一些大宗商品的生产成本。此外,信心增强等因素也将使下半年全国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在相对高位运行。

      刘学智表示,由于产能过剩现象仍然存在,不存在价格持续性上涨的条件。由于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工业产品价格也不会显著下降。预计下半年PPI涨幅将低于上半年,但仍高于过去几年,全年平均涨幅有望高于5%,结束过去5年负增长态势,不会出现工业通缩。工业企业应主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趋于合理。”赵东晨认为,去产能措施与商品价格大涨之间并非简单因果关系。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充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煤炭、钢铁去产能以及传统工业企业增加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实现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完善成本预测和控制机制,并适当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降低价格过快上涨背后隐藏的风险。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大宗商品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