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价格抑高企制消费 铜价呈高位震荡走势
价格抑高企制消费 铜价呈高位震荡走势
  • www.chemmade.com
  • 2022-01-24 10:15:25
  • 长江有色金属网
  •   去年四季度以来,全球铜价变动主要是跟随宏观政策和预期波动,供应和需求双弱格局一直没有变化,低库存制约铜价下行空间,但是高企的价格抑制消费,铜价呈现高位震荡走势。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国内外经济政策出现错位,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国央行降息,表明国内政策进入发力阶段。由于我国铜消费占比较大,国内稳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联储紧缩的利空效应,铜价高位震荡。

      从供需面看,累库不利于铜价高位运行,未来累库进度决定铜价下跌的幅度和节奏。此外,国内稳增长措施不仅体现在稳投资,还表现在促消费,但由于疫情后消费恢复性增长高峰已经过去,地产触及长周期拐点,未来供应恢复的可能性增大,笔者倾向于铜价下跌是大方向。

      供需双弱出现累库存迹象

      从库存指标看,1月中旬,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库存都出现低位回升的势头,出现累库迹象,对铜价不利。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LME铜库存增长至8.63万吨,去年12月7日下降至7.4万吨,创下2005年12月16日以来最低纪录;上期所铜库存增加至3万吨,前一周为2.9万吨;COMEX铜库存至7.8万吨,全球三大交易所铜库存增加至18.7万吨。另外,保税区库存也增加至16万吨以上。

      从产出来看,去年12月份,国内各大铜冶炼厂都在积极增产爬坡。根据调研数据,22家样本冶炼厂精炼铜产量环比增长6.7%,增加80.2万吨。

      精炼铜进口在去年11月份增加至34.6万吨,但是去年前11个月精炼铜进口量仅为320.9万吨,不仅低于2020年同期的434.8万吨,还与2019年同期几乎持平。进口铜大幅下降是国内精炼铜库存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非需求强劲所致。

      消费方面,农历春节临近,电缆订单主要以交付为主,新订单还需等春节后,关注财政支出前置是否带来基建领域的电缆增量。截至1月12日,8mm铜杆加工费保持在580元/吨~780元/吨。

      2022年,电网投资依旧以特高压为主。“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总投资3800亿元。但是,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由于线损小,一般采用导电性能稍差但重量较轻的钢铝绞线。用铜部分主要在变电站、配电站,包括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干式电抗器、高抗、避雷器、母线等,实际带来的铜消费增量有限。

      家电领域铜管消费在去年受益于出口增长,但增长幅度前高后低,总体消费量保持平稳,消费增量主要是锂电池铜箔。

      国内稳增长发力

      近期,我国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国内稳增长措施不断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的乐观预期。从经济指标来看,货币增速和社融两大指标出现改善迹象。从历史铜价走势和货币供应来看,狭义货币供应M1改善,代表私人部门现金流改善,有利于提振铜的投资需求和补库需求。

      另外,自去年年底我国下调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准备金率后,1月17日,央行继续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稳增长加码的倾向。

      美联储加快紧缩压力持续

      在美联储公布2021年12月会议纪要后,市场担忧美联储加快紧缩政策,一度触发全球铜价大幅下跌。但是,1月中旬,铜价自低位大幅反弹,似乎对美联储紧缩利空视而不见,这是否意味着美联储紧缩政策对铜价的影响已经消失?

      笔者认为,美联储紧缩政策对铜价影响并未消失,而是以下几种可能让这种潜在的利空暂时钝化。第一种可能,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存在路径依赖,认为经济增长的诉求会导致美联储紧缩节奏较慢,力度会相对温和;第二种可能,投资者认为美联储紧缩力度还是偏慢,在控制通胀方面的效果无力,这也是美元指数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第三种可能,国内稳增长发力的预期增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我国央行和美联储政策出现错位,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周期领先美国半年至一年,经济存在下行压力,通胀压力较小,而美国通胀压力很大。由此宏观层面经济政策出现博弈,铜价短期出现反复,但是铜市场出现累库迹象,不利于铜价维持高位。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铜价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