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辽宁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又跃上新台阶
辽宁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又跃上新台阶
  • www.chemmade.com
  • 2021-04-20 14:20:44
  • 中国经济导报
  •   中俄东线天然气辽宁段投产,辽河储气库群部分投运,清原抽水蓄能一期180万千瓦项目加快建设,480万千瓦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有序推进……近日,记者从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随着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的加速布局,辽宁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又跃上新台阶。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在刚刚公布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辽宁省规划了重大清洁能源项目48个(类),总投资8294亿元,涵盖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天然气、清洁取暖和氢能等领域。目前,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优先布局风电光伏,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作为东北电网负荷中心,辽宁省是全国清洁电力消纳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高达99.2%,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加速布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良好基础。

      辽宁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拓展空间,吸引投资,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风能和光能资源配置,分三批推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重点项目。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期,辽宁省风电、光电总装机容量将由1400万千瓦增加到3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总投资625亿元;光电新增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总投资305亿元。届时,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570亿千瓦时,可替代162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4223万吨。

      核电能量密度大、基荷电力稳定、长期运行成本低,随着三代技术的普及和四代技术的发展,安全水平全面提升。辽宁省沿海核电厂址资源相对丰富,按照在建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快推进大连红沿河、葫芦岛徐大堡和大连庄河等核电项目。到2030年,辽宁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64万千瓦,发电量1025亿千瓦时,发电量占比27.7%,可替代2921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7595万吨。

      加快电网和储能设施建设,打造新型电力系统

      据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在加大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同时,辽宁省还围绕电力消纳和调峰规划了一批重点电网项目和储能项目。

      在电网建设方面,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了一批重点电网项目和储能项目,着力完善电网主网架结构,提升智能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建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2项,完成电网投资900亿元。近期,将重点推进铁岭永安、阜新、朝阳川州、朝阳燕南、葫芦岛宽邦等5项辽西北清洁能源消纳工程和红沿河核电、清原抽水蓄能、海上风电送出等工程。

      在储能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单位建设成本低、运行效率高、技术成熟和商业化水平高的优势,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660万千瓦,总投资484亿元的抽水蓄能项目,确保清洁能源高水平消纳利用。与此同时,还要加速推进化学、机械等新型储能设施建设。

      优化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辽宁省还将通过积极稳妥促进天然气利用、加速氢能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清洁取暖等举措,进一步升级全社会能源消费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据介绍,天然气项目规划总投资2128亿元。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稳产工程投资790亿元,油气输送管道及改造工程投资188亿元,辽河储气库群投资600亿元,油气储备基地及罐箱堆场工程投资165亿元,LNG接收站投资355亿元,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投资30亿元。

      在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推进辽河储气库群和葫芦岛、营口等LNG接收站项目,提升供气和储气调峰能力。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争取到2025年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稳步实施气化工程,在具备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实现天然气入户。积极发展基于天然气发电的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实现能源梯级利用。鼓励调峰气电发展。

      辽宁省氢能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具备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辽宁省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50%,为全省力争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基础。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风电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