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疫情可能导致未来石油供应严重短缺
疫情可能导致未来石油供应严重短缺
  • www.chemmade.com
  • 2021-01-16 09:31:00
  • 经济新观察
  • 如果说2020年的石油需求崩溃和由此产生的供应过剩可能会在短短几年内导致石油供应紧张,这可能有悖于直觉。然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国际机构警告说,当2022年底或2023年石油需求最终从新冠疫情造成的危机中恢复时,世界可能会面临石油短缺。

     

    2020年,席卷全球的这场新冠疫情导致了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减少,预计至少还要一年半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新冠病毒不止导致需求锐减,也加速了上游石油投资的结构性下滑。所有的E&P公司、石油超级大公司、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和各国石油公司都在价格暴跌后削减了资本支出。目前,对新的石油开发投资已经下滑到十多年来的最低点。分析师和预测人士表示,如果行业在未来几年不提高上游投资,那么在石油全球需求恢复后,石油市场可能会面临供应紧张的局面。

     

    上游投资创下多年新低

     

    在2015-2016年的石油危机推动石油行业重新评估大项目的支出方式之后,新石油供应的投资始终无法达到2014年的高点。2020年的投资进一步创下新低。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0年全球上游油气投资将同比暴跌32%至3280亿美元。2020年投资的预期降幅大于2015-2016年25%-26%的降幅,而2020年投资额较2014年7790亿美元的峰值下降约60%。IEA表示,2020年投资的下降已经从2025年的预期石油供应中拿走了约210万桶/日。IEA还警告说,如果未来5年投资保持在2020年的水平,将使此前预期的2025年石油供应水平减少近900万桶/日。

     

    伍德麦肯兹上个月表示,2021年全球上游投资将保持低位,就像2020年一样,预计上游油气投资将创15年新低,仅为3000亿美元,较2019年危机前的投资水平下降30%。"2021年开始,世界可能正在梦游似的进入供应紧张。到2022年底,石油需求恢复到1亿桶/日以上,会增加未来十年出现实质性供应缺口的风险,引发价格上行飙升,"Wood Mac董事长兼首席分析师Simon Flowers说。

     

    2021年的石油缺口

     

    根据Rystad Energy公司2020年12月的分析,今年,尤其是下半年,月度石油供应赤字可能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根据该咨询公司的数据,目前的封锁将在2月份造成50万桶/日的过剩,3月份为140万桶/日,4月份将出现小幅过剩,之后市场有望恢复。

     

    这一预测发布之前,沙特阿拉伯上周出乎市场意料地表示,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再削减100万桶/日的OPEC+配额,当时欧洲各地的锁仓和疫苗推广开始缓慢,预计需求将处于今年最弱的状态。

     

    今年晚些时候更严重的赤字可能会使油价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以保证美国石油产量超过目前预期的约1100万桶/日的水平。

     

    "正如我们之前警告过客户的那样,页岩油是一个可以放缓速度,但无法杀死的怪物,"Rystad Energy石油市场主管Bjornar Tonhaugen上个月表示。

     

    需求高峰下的石油供应

     

    美国的页岩油是一项快速回报的投资。但如果世界想要避免供应紧张,就必须对常规石油项目进行更多投资,因为常规石油项目不像页岩油项目,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内抽出石油。

     

    分析师表示,在疫情期间和能源转型之后,石油消费的持久变化将加速石油需求峰值的到来,全球石油需求将停止增长。

     

    即使我们已经达到了石油需求峰值,世界仍将继续需要石油,大多数分析师将其定在2030年左右或更早一些的时间。

     

    "石油需求的峰值并不意味着石油的终结。石油将存在非常非常长的时间,"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卢尼(Bernard Looney)去年10月表示,即使他领导的公司已经承诺在十年内减少石油产量。

     

    由于全球有许多成熟的油田,仅仅为了保持目前的生产速度,仍然需要新的供应。在油价允许的情况下,一部分供应可能来自美国页岩油,但另一部分将来自常规石油开发。

     

    如果2020年上游资本支出紧缩的情况再持续几年,石油市场很可能会在20年代中期达到供应紧缩和价格飙升。

     

  • 文章关键词: 石油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