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兼并重组成中国独立炼厂发展重点方向
兼并重组成中国独立炼厂发展重点方向
  • www.chemmade.com
  • 2020-06-10 15:34:10
  • 中国化工报
  •   在上周召开的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主席、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总经理张留成表示,鉴于国外炼厂发展经验以及国内独立炼油企业面临的现状,兼并重组应成为中国独立炼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由小变大快速崛起

      张留成介绍说,我国独立炼油企业整体经历了由小变大的过程。

      2008~2015年,民营炼油企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国新增炼油产能3390万吨,其中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新增1240万吨,其余均来自于独立炼油企业。2019年我国新增炼油产能2850万吨,均来自民企。独立大炼油项目的快速崛起,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者共同发展的格局。期间新增民营炼厂的技术水平也实现超越式提升,这些新炼厂普遍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走技术领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新产业路线。同时他们还不断拉伸产业链条,提高催化裂化、烷基化、异构化等二次加工能力,提升原料的适应性;提高“三苯”“三烯”装置比重,实现产业链的快速延伸和化工转型。

      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但国内独立炼油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一方面,自2018年以来,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传统高耗油行业柴油需求下降,汽车工业发展对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导致炼油能力明显过剩。

      另一方面,我国多数独立炼油企业的炼油能力单体规模较小,平均只有350万吨/年,与单套规模均为800万吨/年以上的新型炼油企业相比,规模效益差距明显,产品市场受到新型炼厂挤压。而且《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规定,新建乙烯项目产能不低于80万吨/年,PX不低于60万吨/年,这也封死了小规模炼厂发展基础化工的路径。

      “最为关键的是目前国内独立炼油产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自东明石化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的民营企业后,国内规模大、拿到原油进口配额的独立炼油企业在开工率、企业效益、产品结构和销售结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改进,持续盈利;而年加工能力在200万吨/年以下、没有原油进口配额的独立炼油企业,则大部分处于半停工状态,开工率不足30%。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独立炼油企业目前开工率达到70%左右,但部分炼厂仍处于亏损状态。”张留成说。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张留成谈到,从国外炼油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特点来看,整合已成为常态。

      以BP为例,BP于1998年8月收购了Amoco,于1999年4月与阿科合并,并于2000年3月兼并加士德后成立的BP阿莫科公司(现改名为BP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酸生产商。通过整合国外石油公司,BP抢占了原油供应市场和成品油需求市场,奠定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2003年2月,英国BP公司又以67.5亿美元收购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和西达科石油公司,实现了规模扩张。“从国际主要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看,兼并整合是推动石油企业有效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张留成说。

      兼并重组成为必然

      张留成强调,对于中国独立炼油企业而言,除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装置规模差距外,产业政策限制、金融市场冲击、原油进口资格限制等因素,都成为单个独立炼油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兼并重组成为必然。

      据张留成分析,目前七大石化园区外已不再新增炼油化工项目,炼油资质将成为稀缺资源,凸显重要。山东不再新增化工园区,炼油只做减法;“化工围城”带来安全风险,各省审慎审批化工园区。现行产业政策的这些限制,使小规模炼油企业趋向石油精细化工转型,而精细化工项目投资少、产品市场规模小、链条短,更易于兼并收购。同时,“上大压小”已成共识,山东未来3年将减少10家独立炼油企业,玉皇盛世、滨阳燃化、中海精细、金石沥青将退出炼油市场,转型发展。此外,全球生产链条断裂,各国重塑产业链,也将带来石化产业链条的重建,而兼并重组是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最有效的方式。

      “通过产能整合,兼并重组,来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国内独立炼油企业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实给出的唯一选择。”张留成强调。他表示, 独立炼油企业的整合正在由原料采购合作阶段向产权、产能整合阶段迈进。未来,兼并重组必将成为炼油行业发展的主调。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石化化工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