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 www.chemmade.com
  • 2020-05-25 13:40:06
  • 南方能源观察
  •   氢能源因其来源广、燃烧值高、零碳排等优势,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将氢能作为战略性能源。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各国均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特别是日本提出了构建“氢能社会”的国家战略及其发展路线图。

      从2015年开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2019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已超10600辆,较2018年全年总量5523辆增长91.9%。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近25000辆。加氢站已达到432座(中国加氢站未收录),主要分布在日本、北美及欧洲。

      中国也非常重视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国家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战略任务和重点任务大力发展。多地政府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汽车企业、燃料电池供应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热情高涨,多家企业积极进入制氢供氢产业链。中国氢能市场的发展将在世界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25年中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2030年将达到100万辆,将带动加氢站、燃料电池、氢气生产和储运各个环节的发展。中国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将是氢能利用的重大发展方向。

      2019年,全国共销售273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增长79%,全国建成加氢站61座,投入运营52座。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6165辆,是商用车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31批)》公告(截止2020年4月底),氢燃料电池车型共161款,包括客车118款,货车42款,轿车1款。另外,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华东、华南、华中等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集群,成立了多个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国家层面尚未正式发布过有关氢能产业发展的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如核心技术空心化,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关键材料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出现一定“虚火”现象,多地竞相出台氢能地方产业政策,初步统计全国范围内规划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园多达几十个,在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瓶颈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各地一哄而上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为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李永林建议:

      一是制定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顶层发展规划。由于氢能产业发展起步晚,缺少使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有序分工,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层面发展规划。建议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于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设计未来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行动方案,明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整体规划氢能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提出氢能产业发展路径,整体规划制氢、储氢、运氢及加氢站的发展路径,并发布持续、稳定的补贴政策,给企业一个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推动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氢能产业管理规范和法规。由于氢气一直作为高度危险品进行管理,部分标准与法规已与技术发展不相一致,极大的限制了氢作为能源使用的大力推广。虽然今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氢能列为能源范畴。但是氢能在《意见稿》中的表述仍旧有限,在氢气运输、储存、使用、管理等环节,亟待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科学评估安全风险,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氢能产业管理规范和法规。可以参考成品油、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能源的管理办法管理能源用氢,从而使氢气的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储运具备可行性。

      三是引导和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加氢站数量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少国家层面规范化的加氢站规划建设审批规定,地方在审批加氢站建设时无据可依,需要各自摸索。国内加氢站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完工,平均需要 2年时间,甚至个别地方耗时 5 年。迫切需要国家出台加氢站审批主体、建设审批流程以及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

      四是加强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实现全面国产化。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部分零部件技术和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核心零部件还需要国产化。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研发机构及企业,集中力量实现核心材料、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打造自主化生态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五是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给与支持政策,加速商业化进程。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相关示范只集中在小规模燃料电池商用车上,由于示范规模小和范围狭窄,示范效应不凸显。应该在有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氢气丰富、空气污染严重、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优先推广,在公共交通、物流、环卫等领域率先实现示范运营,并给予相应的路权和持续稳定的补贴政策。

      六是加强氢能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鼓励高校、大专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培育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及各类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氢能领域全球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集聚。构建氢能产业人才信息数据库及服务平台,为氢能领域的专家、科技人才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齐鲁分公司总经理韩峰还建议: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发挥炼化等行业主力企业的产业及技术优势,牵头组织有关企业、科研单位等,一方面,针对行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组织攻关示范,开展科技攻关,并加强有关标准的研究制定,确保氢能产业安全、高效、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选择重要的资源和加工生产基地至港口码头等重要物流中心的沿途沿线,由优势企业牵头组织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一体化布局建设示范,探索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镇海炼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吕亮功则建议完善氢能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氢能燃料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