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甲醇燃料应用领域未来发展或迎风口
甲醇燃料应用领域未来发展或迎风口
  • www.chemmade.com
  • 2019-11-26 14:30:44
  • 光明日报
  •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甲醇燃料因成本低、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自2012年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展开以来,各地政府、科研机构、汽车企业纷纷投入研发、生产和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甲醇汽车目前发展前景如何?近日在重庆举办的“国际甲醇汽车及甲醇燃料应用大会”上,业内专家进行了探讨。

      甲醇燃料有利于发挥煤炭资源优势

      今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鼓励在陕西等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且具有甲醇汽车运行经验的地区加快甲醇汽车应用,甲醇汽车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相比其他种类的新能源,甲醇燃料拥有哪些优势?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指出,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具有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特点,201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3%。发展甲醇燃料,可以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对进口的依赖,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中国的煤炭资源中,高硫劣质煤占到煤炭资源的40%以上,这些煤炭并不适宜用来发电或制造燃料,但用于生产甲醇却是很好的选择。目前,中国煤基甲醇占比约为75%。“甲醇燃料来源广泛,生产原料主要是煤炭、焦炉气和天然气等,甚至二氧化碳也可收集再生甲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唐元指出,发展甲醇燃料催生甲醇燃料应用的新兴产业,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在环保方面,甲醇燃料也拥有独特的优势——不仅燃烧排放物清洁,而且更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强调,发展甲醇汽车是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汽车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中国改善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中国在甲醇燃料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早在2009年,中国公布实施了《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2012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山西、陕西、甘肃、贵州、上海等地展开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国内试点投入甲醇车辆1024辆,总行驶里程达1.84亿公里,采集了5亿多条的技术数据。在技术数据支撑下的评估报告充分证明,甲醇作为燃料可以安全地应用在机动车辆上。

      李力指出,从2009年到2019年的探索和实践,为甲醇汽车市场化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确立完善了相关配套标准规范,验证了甲醇汽车各项性能。

      在政策的支持下,吉利汽车、陕重汽、宇通汽车等一批汽车和发动机制造企业都在甲醇汽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从2005年开始,吉利汽车开展甲醇整车技术的研发,通过试点运行的应用探索,逐渐在低温冷启动、耐甲醇材料开发、甲醇发动机开发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们解决了甲醇蒸发性不良、与柴油不相溶等问题,使甲醇在点燃式乘用车和商用车、压燃式柴油车上得到应用。目前在西安、贵阳的街头,甲醇出租车随处可见,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也让用户从中得到实惠。”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说道。

      甲醇汽车未来发展迎来“风口”

      专家同时指出了甲醇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如甲醇的燃烧热值相对较低,这使其需要比汽油车更大的油箱;甲醇具有的腐蚀性,对进一步改进甲醇燃料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各地的加注站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政策和标准相对缺乏,都是当前制约甲醇汽车推广应用的因素。

      唐元提出,要继续推动提升甲醇生产技术,如加快风光能制氢技术以及二氧化碳与氢合成制甲醇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产业应用。同时,要支持发展甲醇产业链,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继续推广试点经验,在甲醇供应和运输等方面也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金东寒建议,要继续加强甲醇燃料应用的基础研究,加强甲醇燃料推广应用的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人才、研究设备的作用,从而整合科研院校、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同时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甲醇汽车的国际市场应用。

      “目前甲醇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仍受制于地域因素,在西北等富煤地区、甲醇资源丰富和易运输的地方更容易推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林啸虎提到。不过在他看来,甲醇汽车及其产业链已经迎来风口,未来将通过进一步投资打通产业链,在防腐蚀等方面进行技术探索,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会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甲醇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