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灵活运用期货工具助力化工业长期发展
灵活运用期货工具助力化工业长期发展
  • www.chemmade.com
  • 2019-05-17 09:30:26
  • 期货日报
  •   近期,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迎来了产能扩张期,在下游需求不明朗的情况下,聚烯烃库存、供给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的不平衡。此外,各地先后启动了化工园区、企业安全检查工作,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灵活运用期货工具,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

      为了深入了解塑化产业链供需结构变化、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风险管理工具应用等,日前记者跟随大商所调研团走访了江浙地区多家塑料化工企业。

      A聚烯烃行业安全检查趋严

      近年来,国内塑料化工行业的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各地、各企业纷纷加大了环保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检查力度。事实上,环保整治和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化工行业的关注焦点,受环保政策趋严影响,今年以来化工行业增速放缓,一些下游塑料制品产量开始出现负增长。前期部分化工园区事故发生后,相关问题再度引起政府及企业的高度重视,各省市纷纷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提升行业的整治力度。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感觉安全检查更加严格,表现为安全检查频率增加,以前部分要求较为宽松的项目,现在也必须严格按要求整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但也要看到,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变,企业安全生产系数也在提高,通过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宁波富德能源丙烯及衍生物主管章春爱表示。

      据了解,作为聚烯烃的上游企业,宁波富德能源采用国内甲醇制烯烃自主核心技术,甲醇年处理能力180万吨,主要产品为乙二醇和聚丙烯,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制低碳烯烃企业之一。

      事实上,环保、安全检查的趋严并不只针对聚烯烃上游企业,下游的BOPP膜厂以及管材厂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检查工作上,检查频率最高时甚至每周4—5次。近期检查次数虽然稍有减少,但检查力度却没有放松。

      某聚烯烃上游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江苏地区出现类似减少不达标化工企业、加强化工园区清理整改的声音,但减产措施会根据不同企业的安全、环保达标情况而定,化工企业“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大。

      隆众资讯聚丙烯事业部主管王秀也认为,安检要求趋严可能会令一些安全、环保措施不达标的下游企业面临停产整顿,甚至关停,从而造成阶段性的聚烯烃需求减少,但对安全措施达标的大中型企业影响不大。总体上看,环保和安全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化工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B行业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

      虽然安全、环保检查仍在持续开展,但从供给侧情况来看,聚烯烃行业受影响程度较小,产能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因此放缓。

      据了解,烯烃的生产原料包括甲醇、石脑油、原油、煤等。目前聚烯烃主要指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PE以乙烷裂解生产以及进口为主,PP则以国内生产为主,涉及丙烷脱氢(PDH)装置以及甲醇制烯烃装置(MTO)。前几年,由于传统丙烯生产工艺产能扩张停滞,以及工艺成本较高,丙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丙烷脱氢装置从2013年开始在国内投产,逐渐成为丙烯的主流生产工艺,聚烯烃产业也进入产能扩张期。

      具体分析,王秀认为,聚烯烃产能扩张有多方面原因。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政府鼓励投资大炼油大乙烯等项目,为聚烯烃产业带来了政策利好。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处于较低水平,降低了企业扩张产能的成本。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聚烯烃原料来源更加多元化,丙烷脱氢装置运作成熟后,生产利润较高,得到企业青睐。尤其很多民营企业开始参与聚烯烃市场竞争,市场参与主体更为多元化。

      “今年以来,聚烯烃迎来新一轮扩能高峰,新装置投产更加集中,单个装置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提升,几乎没有单线低于30万吨/年的生产线。”王秀表示。

      在产能扩张的背景下,生产技术的升级迭代正悄然改变聚烯烃的产业格局。据章春爱介绍,由于甲醇目前处于高价位水平,MTO生产装置成本较高,竞争优势相对较弱。而甲醇进口线路复杂,运输成本成为难点。“因为资金投入太高,所以进口路线暂时没法改变。外部环境我们没法控制,内部环境怎样优化显得尤为关键。以前生产1吨烯烃需要耗费3吨甲醇,现在已经降到2.8吨左右,并且产能也精确到装置每小时的效率上,深入挖掘装置的内部潜力。”章春爱说。

      随着聚烯烃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近几个月丙烯、乙烯等上游产品的累库现象和价格波动,也引起市场关注。在王秀看来,聚烯烃供需矛盾的核心在于产能快速增长,导致供应量过大,而下游需求增长遇到瓶颈,市场出现供需不对称的格局,价格下行压力增加。以聚丙烯为例,今年5月初,拉丝级聚丙烯华东出厂价约8500元/吨,较2018年11月中旬的11000元/吨下跌了23%。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聚乙烯市场,薄膜级LLDPE的华东出厂价从2018年10月中旬的9800元/吨降至目前的8200元/吨,跌幅超16%。

      为适应供需基本面变化,行业上下游企业开始调整销售和采购节奏,一些上游企业在不累库的情况下放缓销售速度,下游企业则减少原料的库存天数。面对市场波动,部分企业主动参与利用期货市场,通过期现结合的方式对冲价格风险。

      C运用期货拓展经营思路

      近年来,面对愈演愈烈的产能扩张与频繁的价格波动,生产企业、贸易商、加工企业等产业客户在日常经营中面临原料、产成品价格的风险敞口,需要借助期货进行套保、定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生产经营。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大商所LLDPE和PP期货日均成交量分别为26.84万手、14.65万手;日均持仓量分别为28.27万手、27.95万手,较2018年分别增长了8%、4%。从市场结构看,今年前4个月LLDPE和PP期货法人客户日均持仓占比分别为52%、59%,法人客户已成为期货交易主力。

      记者了解到,聚烯烃产业链呈现上游集中、下游分散的格局。以往上下游的传统购销模式对价格风险管理能力偏弱。因此,一些善于运用期货工具的贸易商在开展实物贸易的同时,为上下游客户输出基差点价等风险管理服务,使期现结合深入产业各环节。

      国内大型塑化贸易商道恩化学研投部经理訾晓明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产业链供需结构发生变化,供应产能不断增加,贸易商对期货的利用也更加灵活多样。点价销售、库存保值等期现结合方式,改变了企业过去囤货赌行情的模式,减轻了资金压力,还能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赚取合理的利润。

      多年来,道恩与下游企业开展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业务,帮助下游企业提前锁定了订单利润,以较低价格购进了原材料,进而提高了盈利能力。“我们更多是把期货作为进行库存管理、风险对冲以及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工具。利用期货市场的模式多种多样,策略因地制宜。”訾晓明说。

      “对于贸易商而言,以前扮演着市场‘蓄水池’的角色,主要赚取上下游之间的价差利润,同时还需要承担价格波动风险,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出现亏损也很寻常。借助期货进行交易,贸易商不仅可以通过套保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还可以通过期现套利和基差贸易等方式获得额外收益。”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称,相比过去,贸易商的风险更小了,现货贸易规模随之增长,将“蓄水池”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除了贸易商,在近年来市场价格波动加大的背景下,上游和下游企业也开始运用期货,锁定原料、产成品的价格波动风险。谈到参与期货市场的目的时,南京某能化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以资源加工为主,参与期货交易不是为了追求暴利,而是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原料与成品的贸易价格,获得稳定的加工利润。

      据了解,该公司聚丙烯年产能达到80万吨。“作为生产企业,我们既要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又要保持稳定的利润水平。就国内情况来看,聚丙烯市场供需已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装置投产,国内聚丙烯将会出现阶段性的供应过剩,伴随而来的可能是聚丙烯价格的大幅下跌。”该负责人称,公司一直利用期货工具来锁定原料、成品价格,根据各厂区库存情况决定如何进行套保以及套保头寸,由现货销售团队直接交易期货。当现货出货不畅时,公司还会在期货市场进行卖空交易,实现商品预售,拓展销售渠道。

      同处聚丙烯行业的浙江凯利新材料公司(下称凯利新材料)是一家拥有三大生产基地、聚丙烯年消耗量15万吨的下游企业。作为出口导向型企业,该公司每年产品出口占比约为50%。由于出口容易出现滞销情况,相比于行业内其他企业,该公司的原料和成品库存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以前没有期货工具的时候,我们很难管理库存风险和锁定利润。比如,之前有贸易商想跟我们签订一年合约锁定利润,我们提出需要预付60%货款。虽然能够锁定利润,但是对于贸易商而言,资金占用量比较大。有了PP等期货品种后,即使减少预付货款,也完全可以规避我们自身的风险。”在凯利新材料销售总监罗志伟看来,现货企业天然具有运用期货工具的需求,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完善,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定位和决心也更加明确。目前公司能较好地与现货生产匹配进行套期保值,主要是以一口价的模式向上游企业采购原料,再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具体套保规模占原料需求量的80%—90%。

      随着产业对期货认识和运用水平的提升,除了锁定原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企业也在尝试运用基差点价销售的模式来锁定利润。据罗志伟介绍,目前公司运用点价销售模式的产品规模约为2000吨,主要是面向部分长约客户。“比如,跟我们的下游客户谈加工费,可以用期货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确定价格。这种贸易方式更灵活,给予点价方足够的时间来判断行情,在期货市场上进行点价,确定结算价进行现货交收并结算。”

      实际上,通过基差贸易的点价模式,下游客户也多了一个采购渠道。一些规模较小的下游客户现货需求量很少,一般很难从石化企业拿到较低的采购价格。但通过基差贸易方式拿货,交割地点、品牌都可以商定,几十吨也可以成交,而且价格是根据双方约定的基差和盘面走势而定,点价时机合适的话,可以拿到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货源。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聚乙烯甲醇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