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氢能已一跃成为能源领域的“香饽饽”
氢能已一跃成为能源领域的“香饽饽”
  • www.chemmade.com
  • 2019-03-13 10:00:50
  • 中国能源报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2019年两会期间的氢能产业或许再合适不过了。去年两会期间,谈论氢能的代表委员还屈指可数,今年,氢能已经一跃成为能源领域的“香饽饽”——从上游的制氢、储氢到中游的运氢、加氢,再到下游主要应用之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无一不是热点话题。

      “被扔掉”的氢受青睐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氢能燃烧热值高,产物为水。有数据显示,燃烧同等质量的氢产生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焦炭的4.5倍。因此,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甚至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

      “氢能毫无疑问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它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方面我们很有信心,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很有优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氢能发展的信心。

      资料显示,目前氢能主要有三种制取模式,一是煤制氢,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二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当前我国有大量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并网消纳,以此制氢,简易可行、技术可靠;三是工业副产氢,如化工、焦炉等,我国也是此类型工业的产能大国。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被扔掉’的氢都是很好的选择,包括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这将是今后应用示范阶段的主要氢来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使用这两种方法制氢,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虽然工业副产氢要液化且液化效率不高,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效率也不高,但因为它们本来是要被“扔掉的”,所以相比之下效率已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这一观点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的认同。他表示,氢能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还是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制氢,否则制氢技术不可持续。“我一直倡导可再生能源制氢,因为氢燃料电池本身就是清洁技术。不管是煤制氢还是天然气制氢,如果制氢技术不清洁,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积极抢占先机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制定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就已经把“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列为重点任务。在日前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涉及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内容就有4项。

      行业获认可,政策有支持,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积极布局。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在制氢、运氢和储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推进。”凌文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东方 电气集团董事长邹磊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其氢能发展规划:“我们将联合三峡公司,打造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同时推出新一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氢燃料电池,并开通成都到绵阳的城际氢燃料公交车。”

      即使是身处传统能源领域的石油公司也已经加入氢能产业队伍。“2022年冬奥会时,大家就能用上我们自主研发、运营的加氢站和氢能汽车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总裁马永生告诉记者,中国石化集团已有的广泛加油站网络可以为加氢站的审批带来便利,同时,其工业副产品也可为氢能提供来源。

      而作为氢能的重要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今年车企代表、委员们的重点关注话题。

      “一直在发力。目前氢燃料电池驱动的福田大客已经正式推向市场,我们将全力以赴在氢燃料电池车尤其是商用车领域加大产品开发。”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信心满满地表示。

      与北汽集团将发力点着重放在商用车上不同,中国一汽集团则同时关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发展。“今年我们会小批量生产一部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进行试运营。”全国政协委员、一汽集团总经理奚国华表示,目前一汽集团也在积极布局从氢燃料电池到商用车整车的应用。

      技术待更新 政策待完善

      市场热情高涨的背后也不乏理性的声音。

      “不是所有地区都可以发展氢能产业,盲目发展就是胡来。”全国人大代表、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认为,以山东为代表的部分省市具有废氢提炼资源,山东的废氢提炼后可满足10万辆城市公交车使用;在西部一些地区,太阳能也可转化为氢能,对区域性环保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资源,人为提炼资源就是浪费。”

      “虽然目前东风汽车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开发准备,但对于氢燃料汽车的商品化进程,我觉得大家还需要冷静,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它并不是今年开发明年就能买到的商品。”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竺延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还在跟踪,先看看发展得怎么样,我预计它的发展速度不会特别快,尤其是在乘用车方面。”被问及是否会涉足氢燃料电池时,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坦言。

      那么,氢能究竟何时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欧阳明高认为,从技术角度看,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或可在5年后走向成熟,但目前的氢能技术,如制氢、储氢、运氢等仍在使用多年前的工艺,能效偏低、成本偏高,需要技术更新。“目前制氢技术在科研层面已有突破,如太阳能直接制氢效率已达19%。预计到2030年之后,氢燃料电池汽车达100万辆时,全新一代的、全产业链的高效氢能技术或能实现产业化。”

      在2030年之前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认为,目前我国在氢能生产、储存、运输方面还缺少统一规划与布局,没有完善的检测与检验机构与之配套,造成氢燃料产业发展缓慢。为此,他建议,应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将氢能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参照电动车政策,增加氢能技术研发补贴。

      “氢能管理是当前的大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把氢能作为能源来管理,将其从危化品中分离出来;同时,还要制定加氢站的安全实施标准。”谭旭光呼吁,国家要选择示范区,积极有效地推动氢能技术进步,对终端示范要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补贴。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氢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