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法规
当前位置:化工字典 > 化学品法规
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2012年1月19日发

前言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战略部署,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特别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及时出台,为轻工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轻工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指导未来五年轻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由“轻工大国”向“轻工强国”迈进,编制《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 年。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实现了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 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总体相应指标的17.9%,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和丰富国内市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保持我国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

1.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2010 年,全部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3 万亿元。“十一五”期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家用电器、皮革、塑料制品、食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

2.技术进步步伐加快

轻工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6 个行业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95 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的13%。“十一五”期间,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取得积极成效,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 项,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实施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近2500 项,推进了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提升。

3.质量建设取得成效

轻工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标准制、修订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182 项,行业标准639 项,部分行业牵头组织或参与了国际标准制修订。

4.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重点行业品牌集中度、品牌附加值、产品利润率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海尔、格力、茅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引领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5.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我国轻工业产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2010 年,轻工业主要商品出口额3555 亿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3.1%。产品出口到世界2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作为轻工产品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出口贸易方式、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比重增加,新兴市场比重加大。

6.产业集群发展较快

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高、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更加突出,已逐步形成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完整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2010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轻工业产业集群近300 个,是“十五”期间的2倍,年产值约3.6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26%左右,涉及就业人数达1000 万人。

7.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节能减排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水的循环利用效率,重点行业综合消耗明显下降。造纸、发酵、啤酒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多数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通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能效标识管理、环境标志认证、节能产品认证、节能惠民工程等,对于企业生产绿色节能产品发挥了引导作用。以财政补贴形式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灯3.6 亿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8.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实效

“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高排放的造纸、皮革、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加强专项治理和环保核查,淘汰了环保难达标的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造纸1130万吨、酒精190万吨、味精68 万吨、柠檬酸8万吨。

9.扩大就业和服务“三农”作用显著

2010年,全部轻工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50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2320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5.6%,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民生产业。轻工业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2 亿多农民直接受益。轻工业为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时期,轻工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多数行业品牌建设水平与生产制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为数不多等。由此可见,我国轻工业既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又处于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转型期。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轻工业发展还面临着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诸多风险挑战。

1.发展的机遇

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将拉动轻工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以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对于扩大市场、引领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力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轻工业的发展拓宽了新的领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加快了轻工产品结构调整。农村市场对轻工产品特别是对家用电器、电动自行

车等耐用消费品有较大的需求,新增人口、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新的消费需求,必然带动轻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5 年,我国将建设3600 万套保障性住房,随之带动一大批家具、家电、五金、照明等轻工产品生产、销售量快速增长。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城镇化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测算,城镇化率提高1 个百分点,靠直接消费大约可拉动GDP 增长1.5 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年均增长约0.8 个百分点,由此带动轻工产品消费快速增长。

经济全球化仍将为轻工业发展提供诸多机遇。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发达国家对轻工产品需求的恢复和增长,为我国轻工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仍是我国轻工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技术进步为轻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联网等为标志的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正在深入推进,为轻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型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为轻工产品的丰富和完善奠定了基础,轻工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2.面临的挑战

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市场对轻工产品在绿色制造、资源节约、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设立更多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将成为轻工产品出口面临的常态环境,摩擦形式更加复杂,我国轻工产品出口贸易外部压力不断增大。

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国际汇率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因素,对轻工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

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不适应轻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达国家已经提出阶段性减排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设置诸如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也提出日趋严格的减排措施,使得造纸、皮革、电池、照明电器、发酵等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为紧迫。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和完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由轻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改善产品供给结构,加强消费引导,满足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次,培育新兴消费热点。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坚持技术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坚持质量为本,保障产品使用安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企业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能力,大力保障轻工产品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

——坚持优化布局,引导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现有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构建以研发设计、知名品牌、高端人才、管理创新等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轻工产品制造基地。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坚持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主要目标

——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全部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 ,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轻工行业主要商品出口额年均增长7.5%,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实验开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

——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推进资源禀赋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有序转移,提高有效承接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中西部地区轻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 年的32%提高到40%。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提升现有产业集群的质量和水平。将轻工业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 年的26%提高到36%左右。

——质量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产品适用性、质量稳定性和高端产品加工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轻工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0%,单位工业加值用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减少10%。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专栏1: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工程

1.食品。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原(辅)料检验仪器设备、产品出厂检验设施与仪器设备、生产过程质量动态监测预警设备更新改造。产品质量数据库、企业质量信用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及配套硬件设备等。

2.塑料制品。采用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长寿命(3 年及以上)功能性农用薄膜先进生产技术、特种管材生产技术、新型环保阻燃塑料制品生产技术、新型免喷涂塑料生产技术、定岛型束状超细纤维聚氨酯合成革技术等,更新改造生产线。

3.家电。采用节能环保、智能等技术,提升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及冰箱压缩机、空调器压缩机、直流无刷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更新改造现有生产线。

4.皮革。采用防水、防污、印花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高档多功能鞋面革、沙发革、服装革、汽车坐垫革及制品生产线。

5.五金制品。应用冷凝燃烧技术生产的燃气热水器、应用智能技术的锁具。利用限流技术、恒温技术、延时自闭技术、陶瓷片密封技术制造节水节能型水龙头产品。

6.照明电器。采用高效节能灯生产技术、固态汞替代液态汞新工艺新技术等,改造照明电器生产线。采用节能环保型陶瓷卤化物灯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改造原有生产线。

7.自行车。新材料自行车产业化,智能、环保、高效电动自行车生产线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改造。

8.钟表。多功能机械钟机心、指针式电波表机心、多针石英电子表机心自动装配生产线改造,运动计时仪器产业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所载政策法规仅供参考,请以国家公布的正式文件(文本)为准。